儒家的 名言
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,熟记名言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理解类题目的理解。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名言,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儒家的 名言,欢迎大家分享。
儒家的 名言11、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《礼记·学记》
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;人如不学习,就不懂道理。因此,古代贤君,建国治民,都把教育放在首位。
2、青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,冰,水为之而寒于水。 《荀子·劝学》
青色从蓝草中提取,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;冰,是由水变成的,但比水更寒冷。有成语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。
3、养子不教父之过,训导不严师之惰。 宋·司马光《劝学文》
4、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。 唐·韩愈《师说》
历来求学的'人一定要有老师。老师,就是传授道理、讲解知识、解答疑难。
5、雨泽过润,万物之灭也;情爱过义,子孙之灾也。 明·吕坤《呻吟语·礼制》
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,宠爱过头,这是子孙的灾难。
6、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 《尚书·旅獒》
造一座高山,如果少最后一筐土,则将前功尽弃。
7、温故而知新、可以为师矣。 《论语·为政》
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,便可以做老师了。
8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 《论语·公冶长》
9、子在川上,曰:“逝者如斯夫!不分昼夜。” 《论语·子罕》
意谓时光易逝,当自强不息。
10、人之于文学,犹玉之琢磨也。 《荀子·大略》
人们对于文化知识,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。
11、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 梁·沈约《长歌行》
12、积财千万,无过读书。 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
积聚万贯家财,抵不上读书有益。
13、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。 《中说·礼乐》
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。
14、富贵比于浮云,光阴逾于尺璧。 唐·杨炯《王子安集·原序》
富贵尤如天上浮云,光阴才是无价之宝。
15、知不足者好学,耻下问者自满。 宋·林逋《省心录》
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,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。
16、人不可以不学,犹鱼不可以无水。宋·陆九渊《与黄循中》
17、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,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。 宋·朱熹《劝学文》
18、学无早晚,但恐始勤终惰。 宋·张孝祥《勉过子读书》
学习无早晚,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。
19、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,学道者须加力索。 《菜根谭·后集百九》
20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 《论语·述而》
21、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 《论语·子张》
22、胆欲大而心欲小,智欲圆而行欲方。 《近思录·为学类》
胆要大而心要细,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。
23、它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 《诗·小雅·鹤鸣》
24、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辩之,笃行之。 《礼记·中庸》
25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 《论语·为政》
懂就是懂,不懂就是不懂,这是真正的聪明。
26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怠。 《论语·为政》
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,只空想而不读书,也只会疲惫不堪。
27、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 《荀子·劝学》
28、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 宋·苏轼《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》
29、问与学,相辅而行者也,非学无以致疑,非问无以广识。 清·刘开《孟涂文集·问说》
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,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,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。
儒家的 名言21、诗言志,歌永言。 《尚书.舜典》
诗表达志向,歌抒发情怀。
2、不学《诗》,无以言。《论语.季氏》
不学习《诗经》,就不会说话。
3、万卷山积,一篇吟成。 清.袁牧《续诗品.博习
只有积累丰厚学问,才能写出一首好诗。
4、词以境界为最上,有境界则自成高格,自有名句。 清.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
词以境界高为最好,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,自然就有名句。
5、文章,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。 三国.魏.曹丕《典论.论文》
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,是传之不朽的大事。
6、所谓诗,所谓文,实国事、世事、家事、身事、心事系焉。 宋.郑思肖《心史总后叙》
所谓诗歌文章,实际上都与国事、世事、家事、身事、心事相联系的。
7、道者文之根本,文者道之枝叶。 《朱子语类》
道是文章的根,文是道的'枝和叶。
8、观其文可以知其人。 清.袁牧《读书
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。
9、 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。 《论语.泰伯》
儒家的 名言301、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也君子乎?
02、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
03、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。
04、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05、不患人不知己,患不知人也。
06、子曰: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
07、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
08、子曰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09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10、子曰: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
11、子曰: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
12、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
13、子曰: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14、子曰: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“文”也。
15、子曰: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
16、子曰: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知者不如乐之者。
17、子曰: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。知者动,仁者静。知者乐,仁者寿。
18、子曰: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
19、子曰: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
20、子曰: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: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2 ……此处隐藏19809个字……——《周易》
释义:积累善行善德的家族,这个家族的福报不会断绝,家族的后代也会享受福报。常常做不善之事的家族,这个家族会经常发生灾祸,甚至连累后代。
39、君子学以聚之,问以辩之,宽以居之,仁以行之。——《周易》
释义: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,以多问来明辨是非,以宽容待人,以仁心行事。
40、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——《周易》
释义:两人同心,像刀那样锋利,可以切断金属。同心的话,像兰花那样幽香。
41、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——《周易》
释义:行不通时就得变,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,行得通则可以长久。
42、天下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。——《周易》
释义: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,只是道路不同;达到同一个目的,只是思虑多种多样。
43、善不积,不足以成名;恶不积,不足以灭身。——《周易》
释义: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,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。
44、见善则迁,有过则改。——《周易》
释义:见善就向他学习,有过就改。
45、居上位而不骄,在下位而不忧。——《周易》
释义: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,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。
46、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——《周易》
释义:君子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。
47、多行不义,必自毙。——《春秋·左传》
释义:多行不义的事情,必定会自我招致灭亡。
48、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——《春秋·左传》
释义:忖度德行如何,以便决定自己怎样处理事情;估量自己的力量大小,从而决定该怎样行动。
49、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——《春秋·左传》
释义: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?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,就是最大的好事。
50、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——《春秋·左传》
释义: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,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,想到了就有防备,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。
儒家的 名言151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——《论语》
2、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
3、生而知之者,上也。学而知之者,次也。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。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
4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——《论语》
5、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6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
7、贤贤易色。事父母能竭其力。事君能致身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谓之学矣。
8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9、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求,从吾所好。
10、子在川上曰: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11、无恻隐之心,非人也。无羞恶之心,非人也。
12、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
13、生,亦我所欲也。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兼得,舍生取义者也。
14、富潤屋,德潤身,心广体胖。《尚书.周官》
15、人而不学,其犹正墙面而立。
16、天作孽,犹可违,自作孽,不可活。
17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
18、杀一无罪非仁也,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。
19、作德,心逸日休。作伪,心劳日拙。《尚书.周官》
20、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——《春秋·左传》
21、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
22、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孟子。
23、言未及之而言,谓之躁。言及之而不言,谓之隐。未见颜色而言,谓之瞽。
24、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——《论语》
25、君子之道,暗然而日章。小人之道,的'然而日亡。君子之道,淡而不厌,简而文,温而理,知远之近,知风之自,知微之显,可与入德矣。
26、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孔子
27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28、富润屋,德润身,心广体胖,故君子必诚其意。
29、故不积硅步,无以至千里。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
30、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
31、温故而知新、可以为师矣。《论语·为政》
32、智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
33、读书之法,在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。——朱熹
34、人之相识,贵在相知,人之相知,贵在知心。
35、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
36、克明俊德,以亲九族。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百姓昭明,协和万邦。
37、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。
38、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梁·沈约《长歌行》
39、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?焉能为亡?
40、巧言乱德,小不忍则乱大谋。孔子
41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
42、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——《周易》
43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
44、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——《孟子》
45、人之于文学,犹玉之琢磨也。《荀子·大略》
46、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。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——《孟子》
47、虽千万人吾往矣!
48、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兰。冰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
49、权,然后和轻重。度,然后知长短。
50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已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
51、见其礼而知其政,闻其乐而知其德。
52、君子不怨天,不尤人。
53、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54、礼之用,和为贵。
55、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——《论语》
56、当仁,不让于师。
57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
58、故至诚无息,不息则久,久则征,征则悠远,悠远则博厚,博厚则高明。
59、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至千里。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
60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61、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62、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63、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64、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
65、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
66、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为。
67、君子以行言,小人以舌言。《孔子家语.颜回》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