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名言(通用15篇)
在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名言吧,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,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。你知道都有哪些类型的名言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曾国藩名言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曾国藩名言11、仁言不如仁心之诚,利近不如利远之博,仁言或失于口惠,利近或失于姑息。
2、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,则庶可以成大器,若沾染富贵气习,则难望有成。
3、聪明外露者德薄,词华太盛者福浅。
4、不贪财,不失信,不自是,有此三省,自然人皆敬重。
5、人该省事,不该怕事。人该脱俗,不可矫俗。不该顺时,不可趋时。
6、凡有盛必有衰,不可不预为之计。
7、水激逆流,火激横发,人激乱作,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。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,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。
8、居有恶邻,坐有损友,借以检点自慎,亦是进德之资。
9、精神愈用而愈出,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。
10、宁可数日不开仗,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。
11、吾辈读书,只有两件事,一者进德之事,一者修业之事。
12、君子贵通天下之志,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。
13、国家之强,以得人为强。
14、养得胸中一种恬静。
15、特患业之不精耳。
16、省事是清心之法,读书是省事之法。
17、君子不可以不忍也,忍欲则不屈于物,忍剧则不扰于事,忍挠则不折于势,忍穷则不苟于进,故曰,必有忍乃有济。
18、受挫受辱之时,务须咬牙励志,蓄其气而长其智。
19、好便宜不可与共财,狐疑者不可与共事。
20、人生莫惧少年贫。
21、一念之善,吉神随之。一念之恶,厉鬼随之。知此可以役使鬼神。
22、人必诚,然后业可大可久。
23、凡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;凡成大事,人谋居半,天意居半。
24、衣冠之族,以清白遗世为本,务要恬穆省事,凡贪戾刻薄之夫,皆不宜与之相接。
25、事以急败,思因缓得。
26、米已成饭,木已成舟,只好听之而已。
27、尖酸语称快一时,当之者终身怨恨。
28、为善最乐,是不求人知。为恶最苦,是惟恐人知。
29、人之气质,由于天生,本难改变,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。
30、以德遗后者昌,以祸遗后者亡。谦柔卑退者,德之余,强x奸诈者,祸之始。
31、受非分之情,恐办非分之事。
32、家和则福自生。
33、溺爱者受制于妻子,患失者屈己于富贵。大丈夫见善明,则重名节如泰山。用心刚,则轻死生如鸿毛。
34、兄弟和,虽穷氓小户必兴,兄弟不和,虽世家宦族必败。
35、精明也要十分,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。古人得祸,精明人十居其九,未有浑厚而得祸者。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,所以为愚也。
36、须有宁拙毋巧之意,而后可以持久。
37、盛世创业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。
38、凡有用之物,不宜抛散也。
39、家中无论老少男妇,总的`习勤劳为第一义,谦谨为第二义。劳则不佚,谦者不傲,万善皆从此生矣。
40、智慧愈苦而愈明。
41、处事速不如思,便不如当,用意不如平心。
42、学而废者,不若不学而废者。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,骄必辱。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,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,才多于人谓之妖。
43、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。
44、一身精神,具乎两目。
45、君子多思不若养志,多言不若守静,多才不若蓄德。
46、须先立坚卓之志。
47、劝人不可指其过,须先美其长。人喜则语言易入,怒则语言难入,怒胜私故也。
48、遇棘手之际,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。
49、清则易柔,惟志趣高坚,则可变柔为刚;清则易刻,惟襟怀闲远,则可化刻为厚。
50、久利之事勿为,众争之地勿往。物极则反,害将及矣。
51、得失有定数,求而不得者多矣,纵求而得,亦是命所应有。安然则受,未必不得,自多营营耳。
52、无好小利。
53、事涉刻薄者,即所持甚正,亦不可自我开端。
54、人各有性,冷者自冷,豪者自豪也。
55、勤于邦,俭于家,言忠信,行笃敬。
56、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,见一善行,行一善事,此日方不虚生。遇富贵人,宜劝他宽,见聪明人宜劝他厚。
57、久视则熟字不识,注视则静物若动,乃知蓄疑者乱真,过思者迷正应。
58、常常提其朝气为要。
59、总宜奖其所长,而兼规其短。
60、倚富者贫,倚贵者贱,倚强者弱,倚巧者拙。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。
曾国藩名言21、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。
2、举止端庄,言不妄发。
3、君子之所人不及,在君慧眼善识人。
4、仕宦之家,由俭入奢易,由奢返俭难。
5、青年读书应当“有志有识有恒”。
6、霹雳手段,方先菩萨心肠。
7、先静之,再思之,五六分把握即做之。
8、士有三不斗:毋与君子斗名,毋与小人斗利,毋与天地斗巧。
9、独立之行,不徇流俗,然怨不可不恤也。高义之事,弗避小嫌,然累不可不虑也。
10、吾常见夸己者,以要誉而受嗤也;吾常见媚人者,以求悦而招鄙也。夫士处世,无为可议,勿期人誉,无为可怨,勿期人悦。
11、甘苦自得。
12、文人富贵,起居便带市井。富贵能诗,吐属便带寒酸。
13、忧时勿纵酒,怒时勿作札。
14、好谈己长只是浅。
15、居心平,然后可历世路之险。
16、清高太过则伤仁,和顺太过则伤义,是以贵中道也。
17、见得天下皆是坏人,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。
18、大柔非柔,至刚无刚。
19、家勤则兴,人勤则健。
20、侍亲以得欢为本。
21、家庭三致详:“孝致祥,勤致详,恕致详”。
22、勤于邦,俭于家,言忠信,行笃敬。
23、人德八本:“习勤崇俭谦谨敬恕毋贪去私专一有恒。”
24、以才自足,以能自矜,则为小人所忌,亦为君子所薄。
25、好汉打脱牙,和血吞。
26、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
27、书蔬鱼猪,一 ……此处隐藏19666个字……忌,亦为君子所薄
气忌盛,心忌满,才忌露。以能立能达为体,以不怨不忧为用。立者,发奋自强,站得住也;达者,办事圆融,行得通也。
清高太过则伤仁,和顺太过则伤义,是以贵中道也。
寡言养气,寡视养神,寡欲养精。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,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。
盛世创业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。
一身精神,具乎两目。困心横虑,正是磨练英雄之时。惟忘机可以消众机,惟懵懂可以祓不祥。
礼义廉耻,可以律己,不可以绳人。
士有三不斗:毋与君子斗名,毋与小人斗利,毋与天地斗巧。
君子与小人斗,小人必胜。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。
有必不可以行之事,不必妄自经营。有必不可劝之人,不必多费唇舌。
为善最乐,是不求人知。为恶最苦,是惟恐人知。
失意事来,治之以忍,方不为失意所苦。快心事来,处之以淡,方不为快心所惑。
于毁誉祸福置之度外,此是根本第一层功夫。此处有定力,到处皆坦途矣。
居官不过偶然之事,居家乃是长久之计。
不为圣贤,便为禽兽;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。
读书以训诂为本,诗文以声调为本,事亲以得欢心为本,养生以少烦恼为本,立身以不妄语为本,居家以不晏起为本,做官以不要钱为本,行军以不扰民为本。
识人立人达人
大厦非一木所支,宏业以众志而成。
择友是人生第一要义。一生之成败,皆关乎朋友之贤否,不可不慎也。
至用人一节,实为万物根本。办事不外用人,用人必先知人。知人之道,总须多见几次,亲加察看,方能得其大概。
办大事者,以多选替手为第一要义。
用人极难,听言亦殊不易,全赖见多识广,熟思审处,方寸中有一定之权衡。
人才以陶冶而成,不可眼孔太高,动谓无人可用。
大抵人才约有两种,一种官气较多,一种乡气较多。吾欲以劳苦忍辱四字教人,故且戒官气而姑用乡气之人,必取遇事体察、身到、心到、口到、眼到者。
收之欲其广,用之欲其慎。吾辈所慎之又慎者,只在用人二字上,此外竟无可着力之处。
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惰字致败;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傲字致败。
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:曰长傲,曰多言。
不和不可以接物,不严不可以驭下。
无故而怨天,天必不许;无故而尤人,人必不服。
为德为才,得一已难,两者兼全,更不数见。
世不患无才,患有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。
作育人才,然后可以渐图自强。
扬善于公庭,规过于私室。好便宜不可与共财,狐疑者不可与共事。
事后论人,局外论人,是学者大病。事后论人,每将智人说得极愚。局外论人,每将难事说得极易。
行政之道,首在得人。
行政之道,得人、治事二者并重。得人不外四条:广收,慎用,勤教,严绝。
驭将之道,最贵推诚,不贵权术。仁者,即所谓欲立立人、欲达达人也。
做好人,做好官,做名将,俱要好师,好友,好榜样。
识事刚柔并济
天地之道,刚柔互用,不何偏废。太柔则靡,太刚则折。刚非暴戾之谓也,强娇而已;柔非卑弱之谓也,谦退而已。趋事赴公,则当强娇;争名逐利,则当谦退。
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;群居守口,独居守心。
凡办大事,必有许多艰难波折,吾辈总以诚心求之,虚心处之。心诚则志专而气足,千磨百折,而不改其常度,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。心虚则不动客气,不挟私见,终可为人共亮。
宁拙毋巧,可以持久。小心安命,埋头任事。功不独居,过不推诿。不轻进,不轻退。事以急败,思因缓得。天下之事,每得以从容,而失之急遽。
一经焦躁,则心绪少佳,办事必不能妥善。
毕竟先知后行,,至于纯熟,乃能合一。
见面前之千里,不若见背后之一寸。故达观非难,而反观为难。见见非难,而且不见为难。
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,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。
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。凡事留余地,雅量能容人。处事速不如思,便不如当,用意不如平心。
世事多因忙里错,好人半自苦中来。
总须脚踏实地,,克勤小物,乃可日起而有功。
打仗不慌不忙,先求稳当,次求变化;办事无声无臭,既要老道,又要精明。
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,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,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,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,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。
凡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;凡成大事,人谋居半,天意居半。
天下事,未有不从艰苦中来,而可久可大者也。
人遇逆境,无可奈何,而安之若命,是见识群雄。然君子用以力学,借困衡为砥砺,不但顺受而已。
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,人间哪有空闲之光阴。
识道明强挺经
另起炉灶,重开天地。
内断于心,自是主持。做一分算一分,在一天撑一天。集思广益本非易事,要当内持定见而六辔在手,外广延纳而万流赴壑,乃为尽善。
规模先要个极大,意思先要个安闲。
视事太易,亦是一弊。独立不惧,确乎不拔。不怨不尤,但反身争个一壁静;勿忘勿助,看平地长得万丈高。
不可无悍鸷之气,而傲气即与之相连;不可无安详之气,而惰气即与之相连。
自为主持者,约有两端:一曰以志帅气,一曰以静制动。
倚富则贫,倚贵则贱,倚强则弱,倚巧则拙。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。
防身当若御虏,一跌则全军覆没。爱身当如处子,一失则万事瓦裂。
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,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,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。
男儿立志,必须有倔强之气。倔强二字,却不可少。功业文章,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。否则,柔靡不能成一事。孟子所谓至刚,孔子所谓贞固,皆从倔强二字做出。
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,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以。
吾生平长进,全在受挫受辱之时。
遇棘手之际,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。
危急之际,莫靠他人,专靠自己,乃是稳着。
受挫受辱之时,无须咬牙励志,蓄其气则长其智。
丈夫当死中求生,祸中求福;古人因困而修德,穷而著书。
天下事知得十分,不如行得七分。
先静之,再思之,五六分把握即做之。
要于世间掌持事业,须先立定脚跟始得。
令人敬畏,全在自立自强,不在装模作样。
放开手,使开胆,不得瞻前顾后。因循二事,误尽一生。鼓舞精神,方破此弊。
处事宜决断。
守笃实,戒机巧,守强毅,戒刚愎。
既有定识,又有定力。战战兢兢,即生时不忘地狱;坦坦荡荡,虽逆境亦畅天怀。
圣贤成大事者,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。
修身齐家,亦须以明强为本。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。明有二,曰高明,曰精明。
治世以大德,不以小惠。
文档为doc格式